有在關心流浪動物議題的朋友們一定有聽過TN(V)R,TN(V)R指的是Trap(誘捕)、Neuter(節育)、Vaccinate(注射疫苗)、Return(回置),也是目前針對流浪動物的主要處置方針,是藉由絕育降低生育率以達到族群減少的效果,回置的原用意在於利用動物的地域性來維持數量平衡。

 

 

但目前回置原地導致的人犬衝突、環境髒亂等問題,造成許多民眾對此抱持反對的態度。除此之外回置也顯示出其他議題,根據農委會發布的「遊蕩犬移除非撲殺 人道捕捉收容不回置」(文號9188) 新聞稿中指出,整體野生動物遭受遊蕩犬攻擊的數量從2019到2022年總計已達274隻,其中包括128隻穿山甲、41隻台灣山羌。因犬攻擊致傷的野生動物的數量近年來也迅速攀升,從2019年47隻至2021年一度高達110隻。遊蕩犬隻與淺山的野生動物共域比例高,加上有許多民眾會餵養遊蕩動物,犬隻的狩獵行為非為填飽肚子,而是娛樂的行為,不須尋找食物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做狩獵的行為,導致時常傳出攻擊的事件。

 

 

另外也提高由鼬獾等野生動物擴及至犬貓的重大人畜共通傳染病(狂犬病)的風險。就動物福利方面,根據調查,在外流浪的犬隻生活健康狀況並不佳,幾乎所有遊蕩犬都有程度不一的血檢值異常,有大約一到兩成患有皮膚病、斷肢等情形。

 

 

TNS指的是絕育後收容,目前臺灣的所有公立收容所中合計的犬隻容留數量僅有8000多隻,而根據2023農委會公布的資訊,2022年全臺遊蕩犬推估共有15萬9697隻,收容量能明顯遠遠不及遊蕩犬隻的數量,加上臺灣目前對於流浪動物採取的是零撲殺政策,在無法成功送養也無法回置的情況下,收容所的收容能量更是緊張。TNSA是在誘捕絕育後領養(Adopt)來取代回置,也是目前許多團體所提倡的方式,可以降低流浪動物的數量外,也分攤了收容所的收容壓力。

想要減少遊蕩動物數量並非單單以TNVR或TNSA等方式就能解決,若單以執行TNVR要達到成功降低族群數量,絕育的比例必須很高而且還要長期維持,這期間只要有人棄養或幾隻未結紮的犬隻移入就會前功盡棄。所以源頭管理與飼主的觀念教育,如加強不棄養與不放養的觀念、強制寵物登記、絕育,也就是降低棄養率與提升絕育率,加上在生態保護區與核心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將流浪動物全數移除與禁止餵食遊蕩動物,對於遊蕩動物的族群管理與減少野生動物遭受攻擊才會是比較有效的方式。

 

 

 

這麼一來不但能提升同伴動物的動物福利,更可以還給野生動物屬於他們的棲息環境。犬貓並非野生動物,讓同伴動物回歸家庭,家庭才是最適合他們的生活的地方。


Reference

農業部 農業新聞-遊蕩犬移除非撲殺 人道捕捉收容不回置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032)
環境資訊中心 陽明山,誰的家?-遊蕩犬與野生動物衝突專題報導 (https://e-info.org.tw/dogsandwildlifeconflict/#start)
窩窩 野生動物還能等多久?適得其所展揭外來貓狗入侵危機 (https://wuo-wuo.com/report/newsfollow/1834-the_right_place_exhibition_2023)
泛科學 爭議中的流浪動物管理條例,強制實施TNVR幫了誰又害了誰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