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橘貓都是公貓』、『三花貓一定是母貓』的說法,今天就讓我們從遺傳的方面來探討這些說法到底是都市傳說還是科學實證呢?

 

先簡單介紹以下會用到的名詞,說到遺傳就不得不提遺傳學之父-孟德爾,他使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觀察花的顏色得出遺傳法則。

 

1.『顯隱性基因』:孟德爾認為控制生物遺傳性狀的基因有顯性與隱性的區別,書寫上會使用英文的大小寫作為分別(大寫代表顯性,小寫代表隱性),當顯性與隱性基因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舉例:控制豌豆的高矮莖基因,T代表高莖的顯性基因,t代表矮莖的隱性基因。基因型TT與Tt的豌豆會表現出顯性的高莖性狀;基因型tt的豌豆才會表現出隱性的矮莖性狀

 

2.『共顯性基因』:共顯性基因指的是兩個基因所控制的性狀都會表現出來。

 

舉例:控制人類的血型的基因有分IA、IB、i,基因型IA/i或IA/IA會表現A型血型;基因型IB/i或IB/IB會表現B型血型;基因型IA/IB會表現AB型血型,IA及IB基因就稱為共顯性基因

 

3.『不完全顯性基因』:一對呈現顯隱性關係的等位基因,兩者互相作用出現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性狀,即雜合子的表現型較純型合子輕。

 

舉例:紫茉莉的紅花品系(AA)對白花品系(aa)是不完全顯性,兩者雜交所產生的子代(Aa)花色會呈現粉紅色(紅色+白色)

 

進入正題,控制貓毛色、花色的基因有非常多種,其中兩種可以解開三花貓的花色之謎。

 

橙色基因:』

控制毛色呈現橘色或非橘色(黑或棕色),顯性基因O會將毛色轉變為橙色,隱性基因o則是黑或棕色都會表現出來。

這個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屬於性聯遺傳,也就是說公貓因為只攜帶一個X染色體,所以不存在顯性效應,公貓只有可能會是橙色貓或是黑/棕色貓。這個基因還有共顯性的特性,當一隻母貓的基因型為Oo,會在分化時隨機使一條X染色體失活,而使毛色有些地方為橙色有些地方為黑棕色,也就是玳瑁或者三花

 

 

那是什麼會影響橙色基因為異型合子的母貓成為玳瑁還是三花貓呢?

 

白斑基因:』

控制毛色為純色或是有白斑的產生,顯性基因S會減少黑色素細胞自神經嵴外移的過程,但此基因表現程度和位置都是隨機的,所以會產生白斑的部位也是隨機的。另外白斑基因有不完全顯性的特性,所以一樣攜帶顯性基因S的SS和Ss兩種基因型,白斑的多寡通常SS會多於Ss。SS同型合子的表現可能全白或是僅表現出少數顏色斑塊,Ss的表現白色區塊大多在腹部,背部會有較多的顏色斑塊,而ss基因型的貓體表白毛最少,甚至沒有,所以使個體具有多樣化的外觀性狀。

 

 

從以上我們可以統整出,三花或玳瑁貓因為同時含有橘色與非橘色的毛色所以橙色基因的基因型一定是異型合子Oo,又前述提到橙色基因只存在X染色體上,所以三花或玳瑁貓一定含有兩個X染色體,也就是說三花或玳瑁的花色基本上一定會是母貓。而是什麼基因決定會是三花貓還是玳瑁貓呢?答案就是白斑基因,當攜帶SS或Ss的貓,體表就會呈現白色斑塊。

 

一定會有人說:「可是我真的有看過三花的公貓」,為什麼還是會有三花的公貓呢?

 

第一,三花公貓有可能是克式症候群,指產生雄性多一條X染色體,基因型是XXY,這類的公貓是不具繁殖能力的。

第二也有可能是嵌合體(Chimera),是因為兩顆不同受精卵融合再一起變成一個個體所導致,嵌合體貓咪照理來說身上會有兩套不一樣的DNA,所以才會有三花的毛色出現在公貓的情形出現。不過三花公貓還是非常少見的,在日本甚至因為其的稀有度,將三花公貓視為幸運的象徵。以上介紹大家可以想一想,橘貓都是公貓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了~

 

不過筆者認為不管是三花、虎斑還是黑貓,只要是貓都是好貓!!!


Reference

FELINE GENETICS: PART 1 (https://www.hdw-inc.com/genetics.htm)

Feline Genetics: a Combinatorial Approach with a few genomic insights (https://www.mat.uniroma2.it/~picard/Cats/Feline_genetics_notes.pdf)

泛科學 為什麼橘子貓大多是男生?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2753)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貓咪毛色大解密 這兩種是母貓限定 (https://www.apatw.org/project-article/9745)